从新电改方案看天然气改革方向
3月中旬,新电改方案正式下发,引起广泛热议。由于电力与天然气存在一定的共性,这让市场对刚刚拉开帷幕的天然气价格改革充满期待和想象,但同时也警醒人们对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不能过于乐观。
4月1日起,国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格,并将引导这些放开价格的天然气进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逐步形成中国天然气市场价格。这意味着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天然气交易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从电力市场化进程来看,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还只是刚刚开始。
与电力市场一样,天然气领域也呈现自然垄断格局,而且一时很难打破。目前,在国内天然气领域,“三桶油”集生产、进口、批发为一体,覆盖了勘探、管网运输等上中游业务体系,近年来还积极进入下游城市燃气市场,成为天然气行业的“巨无霸”。上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以及准入、定价、管输等方面仍带有的“计划”色彩,抑制了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活力,天然气市场“铁板一块”的格局亟待改观。
例如,“三桶油”之间因管道归属问题没有实现管网共享,其他上游企业如煤层气开发企业、煤制气企业依然难以实现管道的“第三方准入”。这就导致已有天然气管网运能未能充分利用、管网建设不足与重复建设问题并存。
新电改方案提出,要实现对电力产业链“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即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这一改革思路对于天然气同样适用。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认为,从新电改方案中可以清晰窥视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路线图。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实行网运分开”以及“放开竞争性业务和价格”。这里的“网”既包括天然气输配管网,也包括LNG进口接收站、储气库等其他基础设施。“放开两头”方面,刘毅军指出,电改重在中下游,而天然气重在中上游。不过出于国际竞争等考虑,上游领域放开预计将较为谨慎。
2014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部法律法规,释放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信号。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提出,在有剩余能力的情况下,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开放管网设施,按签订合同的先后次序向新增用户公平、无歧视地提供输送、储存、气化、液化和压缩等服务。同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明确,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不得利用对基础设施的控制排挤其他天然气经营企业。同年11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有序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天然气井口价格及销售价格由市场形成,天然气管输价格由政府定价。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