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亮陕西光伏产业发展路
2017年底,陕西有色天宏瑞科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一期建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正常运行后,每年可生产粒状多晶硅1.9万吨、电子级硅烷气500吨、电子级多晶硅300吨。
业内专家指出,2017年,在全球及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回暖的带动下,我国光伏产业规模继续稳步增长。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为22万吨,同比增长13.4%。同时,进口量也很大,超过15.6万吨,主要从韩国、德国进口。展望未来,市场对多晶硅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大。
陕西有色天宏瑞科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多晶硅项目完全投产后,使我国从根本上掌握顶级电子级多晶硅、电子级硅烷气和粒状多晶硅生产工艺技术,具有能耗低、工艺路线短、闭路循环、洁净生产等优势,所生产的电子级多晶硅和电子级硅烷气质量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不仅填补国内空白,也大幅提升了我省硅材料产业与三星项目的配套能力,使我省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先进、最完整的半导体生产制造基地。
打造全产业链
加快新技术应用
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是我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一家重要企业,该集团通过打造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加强技术创新,让新技术、新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目前,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公司下属的10户一级企业均涉足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相关领域,累计完成投资约40亿元,形成了除生产多晶硅料以外的完整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单晶拉制、多晶铸锭、晶硅切片、晶硅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建设、逆变器、变压器等。2017年,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160亿元,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42亿元。
如今,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2017年,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下属的光伏制造企业,投资3亿余元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主要包括新型高效焊带和无主栅焊带的研发,大尺寸热场技术升级,金刚线切割设备改造,PERC技术升级,黑硅技术设备改造等。这批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将于2018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技改完成后,各个环节产品技术水平将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
截至2017年底,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已建成光伏电站项目发电功率共计约750兆瓦,其中已经建成的大型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约650兆瓦,已建成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约100兆瓦,累计发电量达6亿度。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获悉,目前,随着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壮大,我省太阳能电站建设也在不断提速。截至2017年底,全省建成各类太阳能光伏电站发电功率共计约5300兆瓦,比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
业内专家指出,新兴产业要想取得突破式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如今,加大创新力度,占领技术制高点,已成为我省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共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可实现平价上网。届时,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将迎来全新的时代,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使越来越多的人受益。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作者:沈谦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