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价格暴涨4倍,靠涨价破局的共享充电宝有多缺钱?

2021-03-25 08:58
企查查
关注

眨眼春分已过,气温没回升,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倒是又悄然涨了一波。

3月24日,央视点名共享充电宝任性涨价,称其“涨价随意,定价更随意”,原来两三块即可充电一小时的共享充电宝价格最高上涨至6元、7元一小时。

这是第几次被爆出共享充电宝涨价,我们已然算不清楚这笔账。被王思聪以“翔”嘲笑的共享充电宝,现已悄然变成“轻奢消费品”。

然而“轻奢”光鲜背后,却暗藏尴尬盈利困局。

价格一涨再涨,难解盈利之渴

即将成为“共享充电第一股”的怪兽充电,计划4月2日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此举让陈欧等众多共享充电宝老板们扬眉吐气,意气风发。上市虽是喜事一桩,但我们通过翻阅怪兽充电的招股书,却品出一丝“缺钱”的讯号。

2020年,怪兽充电营收28.09亿元,同比增长38.9%。净利润却从2019年的1.67亿元下滑至7542.7万元。这两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2%和2.7%。可以看得出,怪兽充电虽然仍然保持着盈利,但其利润却越来越薄。

怪兽充电对此的解释为,POI的入场费和佣金水涨创高,需要付给这些POI合作伙伴占收入50%-70%的佣金。2019年、2020年需要支付给POI和代理商的进场费和佣金分别为9.28亿和15.8亿,占营收比为48.2%和58.3%。

经历过“烧钱”期的共享充电宝,自然不想自己为此买单,这也导致了消费者最终承担的租赁费越来越高。

虽然共享充电宝价格上涨,其实共享充电宝厂商却赚得反而少了,在2019年和2020年,怪兽充电每个移动电源的平均收入分别为693元和563元,下降18.8%。

缺钱,靠涨价补钱。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盈利止渴的“最佳方案”,毕竟时下手机成为人们“体外器官”,用电焦虑和不想携带充电宝,让用户对共享充电宝产生依赖,随着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一定程度的涨价依旧在许多用户的接受范畴之内。

但消费者接受涨价的空间是有限的,从最初1元/小时涨到如今普遍4元/小时,24小时封顶价从20元涨到40元……甚至有的景区收费高到离谱,留给共享充电宝企业涨价的空间现在已经不多了。

阿里美团入局,共享充电终成巨人游戏

除了涨价,盈利单一的共享充电宝就没想过别的搞钱方式吗?

共享充电宝曾杀入电子烟,试图分羹。2019年,多家共享充电宝品牌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电子烟行业或者筹划进入电子烟行业,这其中包括小电。

小电与电子烟初创品牌尝试合作,推出iCool小爽自动售烟机设备。APP显示,小电关联企业于2019年4月申请注册“小爽”、“ICOOL”商标,涉分类第34类烟草烟具、7类机械设备等。

2019年国内电子烟正值资本风口,如今电子烟行业正面临“最强监管”,自身难保,共享充电宝的跨界捞钱路也变得举步维艰。

据艾媒咨询相关报告显示,从用户规模、设备铺设密度广度和主营收入来看,“三电一兽”即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充电处于领先地位。行业前四,就有三家与互联网大厂牵手。

陈欧曾于2017年获3亿元融资,同时出任董事长。对此举十分不认可,并立下“吃翔之约”。

小电,曾获腾讯、不同轮次融资,股权穿透显示,(直投企业)为(小电关联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9.66%。

怪兽充电,据招股书显示,通过中国持股16.5%,为怪兽充电第一大股东。持股11.7%,持股8.8%,软银亚洲持股7.7%,、新天域均持股7.5%,云九和CMC分别持股5.8%、5.4%。

比旗下与怪兽充电合作,更是亲自下场进入共享充电宝赛道,基于已有的线下资源,拓展共享充电宝业务显得更加方便快捷。

竞争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共享充电宝俨然成为巨人间游戏里的一枚棋子。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编辑推荐

电力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