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再迎突破:人造太阳装上新型“充电宝”
这个新型“充电宝”将满足“中国环流器二号M”这一聚变研究先进装置的大功率、高储能供电需求。
近日,中国首台大型立式脉冲发电机组在四川成都通过验收。这个新型“充电宝”将满足“中国环流器二号M”这一聚变研究先进装置的大功率、高储能供电需求。
“中国环流器二号M”是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建的中国新托卡马克装置,主要用于可控热核聚变研究。由于其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相似,并能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因而被称为“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计划”亦称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俗称“人造太阳”。
中国早在2003年1月决定参加ITER计划,并于三年后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草签了ITER计划协定。
两个月前,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发布消息称,中国的“人造太阳”取得重大突破,加热功率已实现达到10兆瓦以上,等离子体储能已经上升至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了1亿度。
此次为人造太阳充电的发电机组,其各项性能指标均得到验收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专家组认为其总体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组中包括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该大型立式脉冲发电机组的额定转速为500转/分,总储能达到2600兆焦,额定电压3千伏,额定电流29千安。机组总重约800吨,总高约15.5米。
该机组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制。研发团队攻克了六相大电流发电机、大惯量高速转子、宽频变化控保系统等技术难题,在研制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该机组的成功研制,将有望驱动“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的等离子体电流达到中国现有装置的2倍以上、等离子体温度超过1.5亿摄氏度,从而为开展堆芯级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和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保障。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5月21日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全链智联,全域质控:电力与能源行业的质量升级之路
-
即日-6.20立即申报>> 维科杯·OFweek 第十一届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企业参编征集立即参编>> 零碳智造·工商业光储发展蓝皮书
-
限时申报立即申报>> 0Fweek 2025工商业光伏/储能行业榜单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7月30日免费参会>> OFweek 2025光伏储能工业应用场景专场研讨会
编辑推荐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