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245亿 毛利率近60% 这家新能源“巨头”正在冲击上市
作者 | 柯阳明
编辑 |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01
3月14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新能源”)主板IPO申请获受理。
据悉,这是深交所2025年受理的首单主板IPO项目,也是全面注册制改革后首家以注册地在中国香港的身份申报A股上市的企业。其计划募资245亿元,若成功发行,将刷新深交所主板IPO募资纪录,成为近三年来A股最大规模IPO项目。
资料显示,华润新能源是港股上市公司华润电力的全资子公司,是华润电力旗下投资、开发、运营和管理风力、太阳能发电站的唯一平台。而华润电力是央企华润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业务涉及风电、光伏发电、火电、水电、分布式能源、售电、综合能源服务、煤炭等领域。
截至2024年上半年,华润电力总资产3,467.78亿港元,运营装机容量80,314兆瓦,发电运营权益装机容量62,758兆瓦,可再生能源权益装机占比39.3%,业务覆盖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而本次拆分上市的华润新能源主营业务主要围绕清洁电力生产展开,核心业务覆盖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两大领域,致力于通过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破解能源转型中的碳排放与可持续性难题。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华润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装机容量达2820.69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项目2156.6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项目664.05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4.50%、0.86%。风力发电业务以九成左右的比例占最主要的收入,其次是太阳能发电业务,在2024年前三季度中占总营收的12.62%。
据招股书显示,募资将用于四大类项目:新能源基地、多能互补一体化、绿色生态发展及融合发展型项目,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风电、光伏电站建设,总装机容量达717.5万千瓦.
从招股书上看,华润新能源的盈利能力十分强悍。
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9月,华润新能源毛利率维持在57%-62%,营业收入分别为171.34亿元、181.98亿元、205.12亿元、171.50亿元,2022年至2023年同比增长6.20%、12.71%;净利润分别为65.76亿元、64.58亿元、84.59亿元、63.49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30.98%。
但实际上,高利润背后有很大一部分依赖着政府补贴。
据悉,2021-2023年,华润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补贴收入占比营收30%-37%,若剔除补贴,同期净利润将会大幅缩水。
因此,倘若未来可在生能源补贴减少或者停止,那么华润新能源的“豪华”业绩恐怕会受到巨幅影响。
02
不过,华润新能源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运营效率上。2024年前三季度,华润新能源的风电、光伏利用小时数分别达1731小时和1121小时,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567小时、959小时)。
截至2024年9月,其控股装机容量2820.69万千瓦,位列央企新能源公司第四,仅次于华电新能、龙源电力和三峡能源。
与同业巨头相比,华润新能源装机规模仍有差距。截至2024年9月,其风电、光伏装机分别为2156.64万千瓦和664.05万千瓦,而同期三峡能源、龙源电力总装机分别达4020.72万千瓦、3635.04万千瓦。
然而,其净利润表现在行业中表现突出,2023年净利润82.8亿元,超过三峡能源(71.81亿元)和龙源电力(62.4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华润新能源的快速扩张离不开母公司支持。2021年,其向华润电力的借款余额达312.03亿元,负债率一度逼近80%。2022年,华润电力通过债转股(发行3.6亿股抵债375亿港元)将其负债率降至49.55%。截至2024年9月,其资产负债率为54.8%,低于行业均值8.43个百分点。
但新能源行业资本开支压力持续。2024年,华润电力计划资本开支568亿港元,其中74%用于风电、光伏建设。分拆上市后,华润新能源仍需依赖母公司资源获取项目,土地审批、电网接入等瓶颈仍是长期挑战。
此前,早在2023年3月华润电力就启动分拆上市计划,旨在将新能源业务独立对接境内资本市场。因此此次IPO不仅是华润电力运作的关键一步,更是新能源行业与资本市场联动的标志性事件。
然而,即便是背靠央企,业绩如此好的华润新能源,其上市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
首先是其分拆上市的合规性引发了市场上的争议。
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子公司净利润占母公司比例不得超过50%。而2021-2023年,华润新能源归母净利润占华润电力的比例分别高达313.7%、84.27%和73%,远超监管要求。
尽管《分拆规则》主要针对境内A股公司,但港股分拆至A股是否适用尚无明确判例。此前类似案例如丘钛科技分拆丘钛微IPO因利润占比过高最终撤回,华润新能源此次分拆上市还不会也因此受阻尚待观察。
另外,2024年以来,无论是光伏还是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企业纷纷出现上市难,中止上市的情况,有不少企业也因此前往港股上市。(详情可见预见能源此前文章《港股成光伏“新战场”?双登集团与中润光能先后递表港交所》)
事实上,华润新能源的上市并非孤例,近年来,电力央企正加速新能源资产整合。
同样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华电新能在2023年6月过会,拟募资300亿元(后缩减至180亿元)。据最新消息,3月25日,据上交所官网显示,华电新能源IPO已提交注册,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
此外,还有中国电建曾发布公告称分拆电建新能源集团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该上市辅导备案于2023年7月获得受理 ,但现在还没有下一步的进展;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巨头龙源电力也正在剥离火电资产,“清零”火电装机,专注于风光开发。
这一趋势反映“双碳”目标下,央企通过专业化整合提升新能源资产运营效率的决心。
原文标题 : 募资245亿 毛利率近60% 这家新能源“巨头”正在冲击上市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集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编辑推荐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